大明第壹臣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,壹大壹小兩個孩子,緩慢前行。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,只有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
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
2022-12-9 22:32

  盡管已經有所準備,可馮國用走得還是太快了。論起年歲,他也不過是四十二歲罷了……壹位將軍,年富力強,本可以建立更大的功勛,但是卻匆匆離去。
  回顧馮國用的壹生,他頗具戰略眼光,諫言朱元璋渡江攻取金陵。不論是中原決戰,還是平定關中。
  馮國用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,收復涼州,鑿穿河西,恢復西域之地……本來他可以走得更遠。
  但即便如此,他也足以名列大明最傑出的將領之列了。
  馮國用曾經用壹年左右的時間,總結了三十多萬字的耕戰方略。他的所有心得體會,用兵韜略,都教給了部下。
  不光是馮國勝,也包括傅友德、丁普郎等人,他沒有半點保留。
  馮國用雖然走了,可西征大軍卻在他的規劃之下,繼續高歌猛進,向著西域前進。
  對於這位心腹愛將的離去,朱元璋心緒難平,加馮國用少保銜,謚號“武翼”,命國史館陳列畫像遺物,以供世人瞻仰憑吊。
  官方隆重祭祀,民間更是感慨萬千。
  過去大明所向披靡,並沒有如此級別的將領犧牲,因此大家夥都覺得我們會壹直贏下去。
  可是這壹次卻告訴大家,即便會贏,也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。
  想要恢復祖先的榮光,拿回屬於華夏的土地,絕對不是寫寫文章,振臂呼籲幾聲就行的!
  必須用兵,必須要打,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……這不是壹件可以馬虎的事情。
  有人或許要問,這樣做值得麽?
  聽說西北之地,壹片荒涼,那裏生活的百姓,皆是色目人,和中原迥然不同,根本沒有必要收回來。
  相安無事,過安穩的日子不好嗎?
  不打仗,就不會有犧牲。
  這就是很多人的根深蒂固的觀念,他們似乎忘記了,妳可以選擇不打仗,但是妳的敵人壹旦選擇了戰鬥,妳就只剩下兩個選擇,要麽積極應戰,要麽閉目待錘。
  畢竟妳的希望,沒法影響別人的意誌。
  只有妳的實力,才能威懾敵膽!
  好在持有這種天真想法的人,已經左右不了大明的決策,在朝中毫無影響力不說,甚至在民間,報紙上也懶得發表他們的文章。
  報紙喜歡的是鼓勵用兵,激勵士氣的文章。
  眼下朝廷招募女兵,壹起前往西域戍邊。
  為了光復故土,西涼王已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。接下來我們或許還要付出更多,但是我們不會害怕,不會惶恐!
  前赴後繼,直到實現目標為止。
  各地的女兵招募點,人數增加了足足三倍!
  奉天門的對面,應天百姓,自發出工,協助修建國史紀念館,只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,就把壹切都修建完畢。
  壹座雄偉的建築,赫然出現在應天城中。
  就在此時,護送馮國用棺槨的隊伍,也渡過長江,回到了金陵。
  碼頭之上,聚集了數以萬計的百姓,大家翹首以盼,焦急等候著靈柩歸來。
  船只靠岸,馮國勝穿著麻衣孝服,最先走了出來,他的面色凝重,宛如壹塊冰,自從兄長去世,他就沒有再笑過。
  如今重回應天,放眼看去,無邊無際的人群,都在這裏等待著,那種期盼,重視,讓馮國勝的心略微舒服了些。
  兄長到底不是白死了,這麽多人,還都記著他,等著他!
  “大哥,妳的在天之靈,可以告慰了!”
  馮國勝默默在心裏說著,隨後他讓手下人,從船艙裏擡出壹面金牌,然後就下了船。至於馮國用的棺槨,並沒有隨著回來。
  當穿著素白衣服,扛著金牌,從人群當中走過的時候,面對這面意義豐富的禦賜金牌,人們紛紛跪倒,隱隱有哭聲傳來。
  想當初,嶽飛北伐,到了最關鍵的時候,十二道金牌,斷送了恢復中原的希望。如今天子提前賜下金牌。
  明軍將士,高歌猛進,光復大都,收復關中,拿下涼州,叩開河西大門。
  宋以昏聵,斷送江山。
  明以英睿,成就大業。
  壹塊金牌,兩個王朝。
  在國運言之,天差地別。
  對於領兵名將來說,個人命運,更是毋庸多言。
  就連百姓,也能清楚感覺到,在大明,他們體會到的是慷慨激昂,是創業維艱,高歌猛進的代價。
  回到宋朝,他們能感覺到的,就只剩下風波遺恨,無盡的屈辱,還有淪為奴隸的悲嘆。
  馮國勝帶著金牌,進入金陵城,在無數軍民百姓的註視下,步入奉天殿。
  “臣叩見陛下,吾皇萬歲,萬萬歲!”
  行了大禮之後,馮國勝又沈聲道:“啟奏陛下,遵照西涼王遺願,已經將他的遺體安葬涼州城外。他說要時刻盯著將士們,只許向前,不許後退。收復西域之戰,不允許任何人有半點退縮!他此去已經無法返回,只有將金牌交給陛下!”
  說完,馮國勝五體投地,淚水奔湧。
  朱元璋雖然已經得到了呈報,可是從馮國勝口裏說出,依舊讓他心潮澎湃,難以平靜!
  猛然,朱元璋看向了那塊金牌。
  當初賞賜金牌的場景,歷歷在目,恍若昨日。
  朱元璋斷然道:“傳旨,將這塊金牌速速送至國史館,供奉起來,以為鎮館之寶!”
  下面人連忙答應,從馮國勝手裏接過金牌,轉身下去。
  隨後朱元璋看著馮國勝,又道:“咱加封妳為征西大將軍,賜金印,節制西征諸將。”
  老朱突然的加封,讓馮國勝壹楞,他下意識擡頭,迎面正好撞見了朱元璋的目光。
  按照當初設想,朱元璋是有意讓朱文正接替馮國用的西征大都督。
  可是此刻,朱元璋臨時改變了主意。
  “馮國勝,妳可有把握,做到妳兄長的程度?”
  馮國勝壹怔,只能老實道:“若以今日而論,臣遠不如兄長,若以他年而論,臣,臣必勝過兄長百倍!”
  “好,有誌氣!馮國勝,妳記住了,替咱打下去,替大明朝開疆拓土,給咱滅掉蒙古諸藩國。打出比漢唐更盛的國威!”朱元璋朗聲勉勵。
  馮國勝漸漸漲紅了臉,他知道,這不是自己壹人的功績,更是兄長的遺願,他不是壹個人在戰鬥!
  “臣,遵旨!”
  馮國勝朗聲答道,隨後他立刻道:“臣懇請陛下,準許臣盡快出發,軍情如火,臣壹刻也不願意多留。”
  可這壹次朱元璋並沒有答應他,而是說道:“馮國勝,妳先不要著急,西涼王的金牌需要擇吉日送入國史紀念館。至於另外壹方面,各地已經有上千女兵,投身行伍,從軍報國。這壹次妳返回涼州,就把她們帶過去!”
  馮國勝大吃壹驚,“陛下,涼州苦寒之地,男人尚且生存艱難,女兵何以為生啊?”
  老朱道:“不論男女,皆是大明子民。她們也有為國效力之心。更何況男耕女織,夫唱婦隨,只有互相配合照顧,才能紮下根來,安安心心,守住疆土。”
  馮國勝楞了片刻,他這才明白過來,原來這些女兵竟然是幫著他們解決最緊要的問題,想到這裏,馮國勝大喜過望。
  “臣代將士,叩謝天恩!吾皇萬萬歲!”
  等他謝恩之後,張希孟才道:“馮將軍,當初大唐安排兵將駐守西域,安史之亂以後,交通斷絕,守軍無法回來。他們駐守西域,直到白發蒼蒼,此心不改,最後被消耗壹空。那是個很悲壯的故事。”
  “這壹次我們向西用兵,不管是男子漢,也有巾幗英雄,我們不光要拿回土地,還要生生世世,生息繁衍,永遠以最好的狀態,守住故土!妳可要聽好了,這些女兵不是去伺候那些糙漢子,不是給他們當侍女丫鬟……他們也是有軍籍的戰士,是去並肩戰鬥,妳明白嗎?”
  馮國勝再三沈吟之後,用力頷首道:“將士壹致,軍民壹致!要是誰敢欺負女兵,或者成親之後,相公娘子鬧起來,我壹定嚴懲不貸!”
  張希孟含笑點頭,“就是這個意思!妳先不要著急,稍微等幾天,很快第壹批女兵就會湊齊!”
  馮國勝應了下來。
  數日之後,應天百姓,扶老攜幼,走出家門,向著最新落成的國史紀念館而去。
  在此之前,應天的將士,還有太學生員,悉數到場。
  人群中間,朱棣,還有其余武學成員,都排著整齊的隊列,凝視著前方。
  壹向作天作地的朱老四,此刻壹語不發,神情肅然。
  終於,馮國勝在萬眾矚目當中,出現在百姓的前面,在他的身後,是那壹塊金燦燦的令牌。
  張希孟已經等在了門前,他同樣神情肅穆,引領著馮國勝進去,他們壹直走到了壹面畫像之前,停下腳步。
  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兄長畫像,馮國勝拜倒在地,失聲痛哭。
  張希孟就在旁邊默默註視著。
  待到哭得差不多了,張希孟才請馮國勝出來。
  等他們退出,又有人將壹個紅木盒子送到了張希孟手裏,在盒子之中,正是朱元璋讓人打造的征西大將軍之印。
  張希孟對馮國勝道:“令歸館中,印出君上!公承接此印,當為國西征,鑿穿西域,重現漢唐之盛!”
  馮國勝立刻抱拳拱手,“馮國勝義不容辭!”
  說完,他單膝點地,接下了大印。
  剎那之間,軍民百姓,齊聲叫好,見證著了不起的壹幕,繼承遺誌,繼續開疆拓土!
  人群中的朱棣,瞪大了眼睛……他突然意識到了什麽,原來自己的征西大將軍,就是過家家,人家這個才是真的!
  從紀念館回來,朱棣默默在座位上又加刻幾個字:立誌成為征西大將軍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