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2022-12-9 22:30
張希孟凝視著毛貴,並沒有接過名冊,而是淡淡道:“主公就要到了,二十三萬人,可以做不少事情了,哪怕是北伐大都,也指日可待。”
張希孟說到這裏,特意頓了頓,“這麽大的事情,可不許有出入。毛將軍,確實有這麽多人嗎?”
毛貴受不了張希孟的逼視,頭不由得低下了壹些,“二,二十萬總還是有的。”
“二十萬人?那也不少。可都是精銳嗎?”
“這個……大半皆是敢戰之士。”毛貴挺直腰桿,咬著牙說道。
張希孟看了看他,突然呵呵壹笑,低聲道:“打個對折,十萬有嗎?”
毛貴怔了怔,猛地瞪大眼睛,不服氣道:“如何沒有?如何能沒有?”
“那都是青壯嗎?”
毛貴再度沈吟,他繃著臉道:“張相,妳是懷疑在下謊報人數?”
張希孟微微壹笑,“田豐和王士誠號稱精銳,據說有五萬兵丁,可我清點之後,只有三萬五千不到,扣掉其中老弱,符合標準的也就兩萬人。占了總兵力的四成……妳給我報了二十三萬,如果是四成計算,可不是不到十萬嗎?妳說我講的對不對?”
唰!
冷汗順著毛貴的鬢角就流淌下去。
說實話,就連他自己,都未必清楚田豐等人有多少人馬,聽張希孟這麽壹說,他的心拔涼拔涼的。
毫無疑問,田豐不但是元廷降將,還和許多大戶往來,他的財力勝過許多人,養的兵多,武器好。
如果連田豐部下都是這個情況,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。
而且這事也不復雜,如果毛貴真能拉出二十萬兵馬,估計大都早就拿下了。
還有高麗的關鐸,他也號稱二十萬兵,但實際能有多少,只怕打兩個對折都不夠。
放眼天下,除了明軍之外,註水豬肉太多了,沒有多少實打實的。
“張相,在下慚愧。我雖然也曾努力過,但我麾下人馬情況復雜,缺額謊報,比比皆是。要說究竟有多少,我也不好說。但是這裏還有壹本清冊,是我麾下四員親信將領,他們的麾下有三萬出頭的兵馬,卻是實打實的,請張相查驗。”
說著,毛貴又把另壹本清冊遞了上來。
張希孟不動聲色,掃了壹眼,就笑道:“毛貴,這冊子妳還是自己留著,回頭獻給主公吧!我問妳這些,也不是要問罪……只是想提醒妳,大明和妳們原來不壹樣,妳要學著適應。有哪些不好的地方,需要改正。當然了,有好的地方也要發揚。總而言之,咱們取長補短,砥礪前行。”
毛貴躬著身軀,仿佛個小學生壹樣,乖乖聽從張老師的教誨。
張希孟也僅僅是略作敲打,便恢復了笑容,“徐達大都督已經統兵北上,主公也會禦駕親征。和察罕決戰。從淮西到山東,大舉動兵,該怎麽走才好?”
“那自然是走運河了。”
張希孟又道:“如今運河因為戰亂,多處淤塞,尤其是濟寧段,通行更加困難。妳可能先清理疏通運河?”
毛貴急忙點頭,“這個我義不容辭……我現在就去召集民夫,征召青壯……”
“慢!”
張希孟擺手,“這麽做還是太擾民了。其實我的意見,是讓妳用這些士兵疏通運河。”
毛貴楞了,下意識道:“張相,這些將士都是沙場猛士,讓他們幹這個,只怕不方便啊!”
張希孟笑道:“那毛將軍看看,這樣如何……我給他們發軍餉,凡是過來疏通運河的,都給發壹份軍餉,不讓大家夥白幹活。”
毛貴偷眼看了看張希孟,發現他臉上雖然帶著笑,但神色堅定,態度堅決。毛貴心中就是壹動,隨即點頭,“在下明白,這就去下令。”
張希孟又道:“大家夥過來,按隊伍登記造冊,按人頭發糧餉,不許有任何差錯。”
毛貴再度答應,從張希孟這裏出來,他心中悵然若失,空落落的,不是那麽好受。
在韓宋和大明,當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。
跟著劉福通,他給妳發壹道旨意,讓妳領兵北伐,然後就不管了。
能打下多大地盤,發展多少兵馬,搶奪多少錢糧……這都是妳自己的事情。
別說二十萬人,就算吹個百萬雄兵,那也沒關系。
可是到了大明這裏,每壹項都有著嚴格的規矩。
妳有多少兵,發多少糧餉,這都是有著嚴格紀律的。
所以說,妳想自己說了算,當土皇帝,那是想也不要想。
而且張希孟讓他來修運河,用意也不言自明。
田豐和王士誠的部下,那是被俘虜之後,張希孟親自負責,所以很容易弄清楚了底細。毛貴這邊,還是缺少這個契機,也不能把他們都給俘虜了。
所以張希孟就讓他們過來修運河,至於為什麽不讓他們上戰場,對不起了,剛剛包圍王保保的戰鬥,已經透露了他們的底細。
放跑了保保,妳還是別急著上戰場了,做點後勤就好。
說實話,這有點傷人,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?
給妳機會,妳不中用啊!
要知道在張希孟看來,王保保這家夥未必多厲害,但卻足夠頑強,屬於金兀術壹般的人物,名將之壁,長腿將軍,百戰不死,百死不悔……堪比茅坑的石頭,應該盡早砸碎。
偏偏沒有壹下子俘虜保保,這不是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嗎?
萬壹保保進化成打不死的小強,妳毛貴負責啊?
欣賞歸欣賞,但是該敲打,該警告,張希孟是壹點不會少。
從今往後,妳毛貴也別想自己說了算了,要給妳的脖子上,套上繩索。
毛貴還能說什麽,回頭只能調動部下,趕快前往濟寧,疏通運河。
在他們之前,李文忠已經等好了,在他的身邊,有不少竹簽……這些竹簽上刻著千字文,也就是說壹捆正好壹千支,半點不會錯。
毛貴的兵馬到了,就給他們每人發壹根竹簽,每壹千人為壹組,被領到運河邊,負責清理淤泥,疏通水道。
明軍做事,有著高度的組織,條分縷析,絲毫不亂。
有意思的是,張希孟采取了壹個全新的方式,所有軍餉,壹天壹結,絕不拖欠。
而且張希孟還把軍糧標準定在了每人每天二斤。
壹支軍隊吃什麽,最能直接反應國力和戰鬥力……在後世,能把吃飽吃好,定位夥食標準的,環顧全球,只有壹份,除了種菜廚藝技能點滿的兔子,誰也做不到。
要知道坐辦公室的,或許壹頓壹個饅頭就夠了,但是成為士兵之後,每天都要訓練,消耗非常大。
每壹頓各種食材,要新鮮,充足,好吃……絕對是個恐怖的工程。
大多數國家都喜歡發簡易好保存的罐頭,或者幹脆發壹些能量棒壹類的玩意,補充糖分……反正吃主食也是要轉化成糖分,那不如幹脆就給糖好了。
在當下,罐頭啊,糖啊,那是想也別想了……張希孟主持後勤,他除了定下主食標準之外,其余方面也想了很多辦法。
比如張希孟規定每個士兵,每天要有二兩梅幹菜,要有曬幹的茄條,豆角,還要配屬壹些臘肉。
如果在某地駐紮,要建立自己的菜園子,養殖場,供應需要。
而且每壹支隊伍,還要配屬數量不等的做豆腐的士兵。
再有,張希孟還從民間征收了不少肥豬,煉出豬油,裝桶備用……
想和後世的後勤比較,那是想也不用想……但是在當下,明軍絕對是吃得最好,最豐富的壹支兵馬。
參與疏通運河的士兵,有幸領教了什麽是大明的後勤。
壹大排鐵鍋,悶著米飯,上面還有幾塊臘肉臘腸,用來提味。
然後是燒菜的鍋,取來梅菜,其他的幹菜,幹蘑菇,放在鍋裏燉,大把大把放鹽,半點不吝嗇。
尤其讓人眼珠子掉下來的是,居然從木桶裏取出壹大勺子潔白如雪的豬油,直接添在了鍋裏。
滾開的菜湯,多了壹層濃濃的油脂,發出誘人的光澤,離著老遠,就能聞到香味。
引得口水都流下來了。
不用軍餉,光是這個吃的,就值得給大明賣命。
到了中午的時候,所有人都排好隊,前來領自己的壹份吃的。
既阻礙所有人前面,還有兩個人,壹個是張希孟,壹個是毛貴。
張希孟拿了壹碗米飯,壹碗菜湯之後,又對士兵道:“給毛將軍從邊上盛,邊湯油水多,肥!”
毛貴也只有接受了,等他端著菜湯,到了旁邊的時候,發現張希孟已經吃上了。
“張相,妳,妳平時就吃這個?”
張希孟搖頭,“只有在軍中的時候,我跟大家夥吃壹樣的,回了府邸,我通常吃點面。如果在門下省,每天標準三個菜,還有湯,吃得還是不錯的。”
毛貴低著頭,盯著米飯和菜湯,兩眼發直,突然搖頭苦笑,“張相,在下慚愧……這,這個飯菜,著實難以下咽。”
張希孟微微笑道:“毛將軍,妳先別急,想想曾經,妳小時候,要是有這麽壹碗菜,壹碗飯,妳願意參加義軍嗎?”
毛貴怔了怔,沈吟良久,這才無奈道:“自然是不願意的……我吃!”
沒有辦法,毛貴只能低著頭,把飯菜勉強吃下去。
只是當他仿佛吃藥似的,把這點東西咽下去的時候,再看他的部下,早就歡聲笑語,充滿了幹勁,比起上午的時候,賣力氣多了。
毛貴看著眾人,又低下頭,默默沈吟……越發相形見絀,自己這個“小朱元璋”,水份有點大啊!
別說小朱元璋,就算小張希孟也不夠啊!
人家是表裏如壹,自己是偶壹為之。
差距太大了。
毛貴臉紅發燒,另壹邊,郭英趕來了,隨著他前來的還有壹個老者,正是孔克堅!
此老搶步哭拜在張希孟面前,“拜見張相,求張相高擡貴手,饒了孔家吧!”
張希孟微微錯愕,“消息挺靈通啊,我還沒去找妳們,妳就自己過來了。”
孔克堅老淚橫流,“張相,孔希學那個逆子他趁著我有病了,胡作非為,我都不知情啊!”
“這是連兒子也不要了?也對,妳的孩子還不少,沒壹個也不用心疼。”張希孟笑道:“但是不行了,孔家怕是不能繼續存在下去了……我說的。”